整理出版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精品。
精品出版

精品出版项目,是在民族音乐服务平台收集、整理优秀音乐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创作出版一批优秀民族音乐作品出版物。项目侧重出版学术价值和传承价值较高的中华民族音乐乐谱和理论研究成果;侧重出版传承价值和艺术价值较高,在思想性、科学性、创新性、技术性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准的录音录像成果。

精品出版项目成果以图书、音像出版物形式呈现。截止2020年底,项目共计补助出版55种出版物出版发行。其中包括乐谱图书26种、音像光盘22种、书配盘7种,所有出版物包含文字资料总计2300余万字,图片4795张,音视频资源总时长约258小时。


项目名称 项目单位 项目简介 资源类型
中国音乐文化遗产典藏——世界非遗篇 中国唱片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音乐文化遗产典藏——世界非遗篇》以 12 张光盘的规模,展现 12 种已入选的中国音乐文化遗产艺术:《昆曲》《古琴》《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福建南音》《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藏戏》《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京剧》,力邀国内顶尖专家学者、音乐遗产传承人、音乐遗产文化申报执笔人撰写权威论著,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每种遗产艺术的渊源、发展、现状等。
音像
中国羌族民间音乐全集 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羌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羌族丰富的民族文化中,羌族民间音乐是其重要的一部分,反映了羌族各个社会时期的社会政治、生产劳动和思想感情,是羌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精神粮食。《中国羌族民间音乐全集》是一部对羌族音乐进行抢救性记录、系统整理、分析研究的数字出版物,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民族民间音乐保护抢救工程。项目在过去全国收集羌族民歌的基础上,把新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筛选后,按照“地域全、歌种全、形式全、内容全”的要求精选了羌族民歌歌谱600余首,现场采录民歌演唱音频190余首,依据歌词内容和演唱场合划分为直布勒惹木(劳动歌)、喔都惹木(山歌)、祖惹木(风俗歌)、萨朗(舞歌)四大类,力求详实地反映羌族民歌的原貌,再现原生态歌手的演唱风格,展示民歌文化与自然的生态环境,填补了国内羌族民间音乐采录与研究的空白,力争成为藏、羌、彝文化走廊的一张音乐名片。
音像
中国福建濒危传统音乐 福建省文艺音像出版社
自古以来,中原人民因战乱迁徙自福建八闽大地,带来了古代汉民族语言、音乐、民俗等传统文化。本书是专业性强、系统完整的超高清级别的影像出版物,选取古老而濒危的福建传统音乐进行抢救式的录制保存,内容涵盖福建濒危戏曲、福建说唱音乐、福建民族器乐、福建民歌、福建综合性音乐等系列音视频曲目资源,旨在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留下不可替代的文化根脉,对福建民族音乐、尤其濒危民族音乐的传承与传播,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
音像
库姆孜琴声乐曲专辑 新疆音像出版社
柯尔克孜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柯尔克孜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勤劳勇敢的柯尔克孜族人民与各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浩如烟海的民族音乐,为民族文化发展作出贡献。本乐曲专辑系列由柯尔克孜族演奏家们以民族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按出版要求精心演绎,用传统的录制技术和现代的音响理念录制而成,让柯尔克孜族音乐更具有民族文化的艺术韵味和现代音乐个性,为柯尔克孜族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继承、发展、创新作出更大贡献。 本专辑分为三个部分,包含4张CD:库姆孜琴声乐曲专辑之《我爱你中国》、库姆孜琴声乐曲专辑之《回眸经典》(一)、库姆孜琴声乐曲专辑之《回眸经典》(二)、库姆孜琴声乐曲专辑之《动听的库姆孜琴声》。
音像
中国较少数民族之一——普米族歌舞艺术 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
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歌舞艺术表现方式,普米族歌舞呈现出的艺术价值,展现出中华民族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中华民族歌舞海洋中一块绚丽的瑰宝。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中,有二十八个人口数量少于三十万的民族,他们被称为人口较少民族。普米族共有人口三万两千多人(2003年统计),相对人口更少,该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文字,因此该民族歌舞艺术的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就更凸显弥足珍贵。《中国较少数民族之一——普米族歌舞艺术》用表演和纪实两部分内容组成,由专业人士进行歌曲的录制,并实地采风进行舞蹈的拍摄,将普米族的歌、舞艺术进行了较全面的展示。
音像
岭南声音档案 广东音像出版社
《岭南声音档案》文化精品系列目标为承载岭南文化深厚的内涵,展现岭南地区优秀的文化艺术,计划系统、全面地收集岭南地区的各个被列为省级或者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乐种。本项目内容主要涵盖了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和广东汉乐最有代表性的部份曲目。
音像
南音指谱大全 福建省文艺音像出版社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有“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之一。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2006年列为首批国家级非遗,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本书涵盖了“四个管门”“七大支头”,囊括了清代的抄本、刻本中的48套和后世逐步发展丰富至今的65套,是目前最全面系统、名副其实的“南音指谱大全”。
音像
来自森林与草原的文化记忆——四方言区达斡尔族传统歌舞艺术传承与展演 沈阳出版社
本项目包括展示 15 段达斡尔族歌舞艺术的光盘 1 套(2 张)和包括 30 首达斡尔族的歌舞乐谱 1 册。项目内容基于张天彤教授的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成果,以我国北方最具典型性的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地区以及新疆塔城地区四个不同方言区的达斡尔族民间传统歌舞艺术为着眼点,以促进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发掘、保护与传承为宗旨策划的展演民族歌舞艺术的音像制品,将高校学者围绕民族歌舞传承的学术研究成果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艺术家的现场展演有机结合起来,将达斡尔族民族传统歌舞艺术中最具光彩的部分呈现给大众,极具震撼力和社会价值。
音像
动听的冬不拉音乐精选 新疆音像出版社
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按照传统可分为“奎衣”和“安”两大类,所谓“奎衣”就是器乐套曲,“安”就是歌曲。哈萨克族民间流传的“奎衣”有数千首,分别用弦鸣类拨弦乐器冬不拉、弓弦乐器库布孜和气鸣类竖吹管乐器斯布孜额演奏。本项目采选收录的“奎衣”曲目主要是用哈萨克民族传统乐器冬不拉演奏,一般来说这些乐曲既有单一乐器演奏的单曲,也有由若干个乐器组合演奏的套曲。冬不拉音乐是哈萨克器乐曲中曲目最丰富的。乐曲多属标题音乐,题材多为哈萨克族传统生活方式、历史发展、英雄史诗、自然环境、情感表达与心理需求等。本项目收录了 98 首民间冬不拉奎衣音乐 , 表达了对自然的歌颂,对生命的的热爱。分为 5 辑 :《动听的冬不拉音乐精选 传承的旋律》《动听的冬不拉音乐精选 悠远的琴声》《动听的冬不拉音乐精选 难忘的乐音》《动听的冬不拉音乐精选 激情的韵律》《动听的冬不拉音乐精选 燃烧的冬不拉》。
音像
象雄文化的孑遗——热务沟多声部音乐 四川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象雄”起源于中国西藏冈底斯山一带,根据考古专家对目前出土文物研究最为保守的推测,象雄的历史至少也要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在吐蕃王朝崛起之前,“象雄”是横跨中亚及青藏高原最强大的文明古国,她创造了雪域高原上最辉煌鼎盛的远古文明,史称“古象雄文明”。本项目是首部反映象雄文化多声部音乐的专题片。本项目以专家称为“象雄文化的孑遗”的四川省松潘县热务沟境内多声部音乐为立足点,从蔷切(敬酒歌)、勒(多声部民歌)、拉依(多声部民歌)、熬斯、德香(歌舞音乐)这几种形式来展现热务沟多声部音乐的面貌及其特点,把热务沟地区的多声部音乐通过系统整理、归纳分类后制作出版发行,让更多的人能通过这些流传千年的音韵,去了解古老的象雄文化,从而达到保护与研究、展示与推广的目的。
音像
铁尔麦歌曲集萃 新疆音像出版社
哈萨克族民间音乐按照传统可分为“奎衣”和“安”两大类,所谓“奎衣”就是器乐曲,“安”就是歌曲 ,“铁尔麦”是“安”(歌曲)中的最主要分类,也可以说哈萨克民间流传历史最悠久的,最受欢迎的歌曲类。“铁尔麦”一词在哈萨克族语中意为“精选”“集粹”之意,是一种从哈萨克族谚语、格言、诗歌或其他文艺作品中撷取精华,配以曲调演唱的劝喻歌,其唱词富于哲理和智慧,内容和功能以歌颂伦理道德、宣扬公正无私,以及教育子弟、告诫、祝福等为主。“铁尔麦”一般用冬不拉,库布子,巴彦,手风琴等乐曲伴奏,要求歌手自己伴奏自己演唱,其中冬不拉弹唱的比较多。“铁尔麦”的曲调优美动听,旋律变化多端。本项目收录了90首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铁尔麦歌曲,共7张CD,列选曲目不仅具有主题性、思想性、哲理性,还兼具了文学性、艺术性,实数精品佳作,歌曲崇尚伦理道德、宣扬公正无私,劝诫指引子弟同时包含祝福、赞美、诚善之心。
音像
中国瑶族原生态民歌集成 广东教育出版社
本书精选瑶族现存《大歌书》手抄本,按念、诵、独唱、对唱、返唱几种形式,将瑶族民歌的念唱方式以音像形式记录下来,分为书稿和音频两个部分。书稿部分,包括瑶族民歌念诵吟唱分析、手抄本《大歌书》诵读分析及其影印校注说明、念吟唱分析及歌词录入;音频部分对整本《大歌书》进行诵读,并选择精彩段落进行念、独唱、对唱的系统性录制,在瑶族历史上尚属首次,对保护、传承和发扬瑶族传统文化,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发展历程有重要的意义。
图书/音像
留住逝去的声音——评弹曲牌精选 上海音像出版社
发源于苏州、发祥于上海的曲艺“评弹”已经有四百余年的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妙趣的说表、韵醇糯软的唱腔都赋予评弹艺术独特的魅力。被海内外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 的评弹音乐,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苏州弹词音乐有两大组成部分:一是书调,就是大家俗称的流派唱腔;二是曲牌,又叫俚语小调,有二十多种。本项目为为近年来少有的评弹曲牌系统艺术成果,不仅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借鉴、学习、传承的教材,也是评弹爱好者的欣赏收藏珍品。
音像
太谷秧歌 山西春秋电子音像出版社
太谷秧歌发端于五代十国,盛行于明清时期,哼唱于田间地头,绽放于民间舞台,堪称民族音乐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旋律优美、曲调丰富、唱腔独特、表演生动,内容广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征和质朴的原生态特性。太谷秧歌作为首批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项目,有着它传承的渊源与深厚的群众基础。《太谷秧歌》收集整理了太谷秧歌自有记录以来所有的曲目、唱词及曲调,全面性和完整性是《太谷秧歌》的特点。特别是传世绝唱部分所收录的老艺人们演唱的太谷秧歌曲目,其中演唱的老艺人多数已去逝,当年所录制的唱曲已成为传世绝唱,尤为珍贵。
音像
高密茂腔 山东齐鲁音像出版
茂腔是山东百余年来兴起的地方戏之一,属于山东地方戏四大系统中的时鼓子系,在胶东半岛久负盛名,被誉为“胶东之花”。2006年,高密茂腔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高密作为茂腔的发源地,早在二百年前就出现了本时鼓这一地方戏曲剧种,并在高密本土民间广为流传。《高密茂腔音乐唱腔创新研究》采用音频与文字结合形式,通过实际考察、参考前人研究成果等方法,对高密茂腔音乐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山东高密茂腔的地域文化征,茂腔的起源与发展做了系统分析。力求客观的反映出茂腔音乐在高密地区的源流、音乐本体、发展现状及创新改革等方面的史实,并对高密茂腔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展望高密茂腔发展的未来。
图书/音像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音响珍粹:世纪绝响——阿炳传世乐曲 人民音乐出版社
本项目的出版应该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珍贵民族音乐史料的首次大规模出版。《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馆藏音响档案珍粹:世纪绝响——阿炳传世乐曲》专辑收录了我国民间音乐家阿炳演奏并流传下来的 6首乐曲,包括二胡曲 3 首、琵琶曲 3 首。本次出版的音响,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收藏的杨荫浏先生 20 世纪50 年代使用钢丝录音机采录的珍藏版本的首次出版。
音像
雄县、高碑店市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影像出版工程 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
京津冀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间蕴藏极为丰富,许多项目被列入国家非遗名录。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来自京津冀三地和国外的专家学者、志愿者组成联合考察组,根据“真实、系统和全面记录”的原则,按照民族音乐学实地考察的方法,对雄安新区及周边地区的雄县和高碑店市两地的音乐类非遗项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与摄录工作。音乐类非遗项目最适宜用视频手段进行记录,它能够以声像的方式和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全方位、立体化地如实记录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原生样貌留下影像存照,将为历史留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此地的真实写照,真实地反映该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原生样貌。
音像
彝族口头传唱创世史诗《阿细先基》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
《阿细先基》是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史诗,流传在云南弥勒县西山一带的阿细人民口头传唱的史诗。“先基”是阿细语“seiji”的译音,为“歌”之意,是这一作品诗歌和曲调的总称。《阿细先基》广泛流传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弥勒市西山地区阿细人聚居地,与《查姆》《梅葛》《勒俄特依》被誉为彝族“四大创世史诗”。2011 年 5 月,《阿细先基》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非遗传承人的讲述、记录彝族口头传唱创世史诗《阿细先基》的演唱、讲述史诗的历史、艺术风格、艺术价值、传承与保护,具有很高的文学与艺术价值。
图书/音像
独树一帜的民族乐器——蒙古族三弦 内蒙古文化音像出版社
蒙古族三弦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是北方游牧民族马上弹奏的乐器,目前分布在内蒙古各地。蒙古族三弦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方法,抒发着草原人民热情奔放、刚劲有力,或悠扬如歌、细腻柔美的音韵,是蒙古族重要的弹拨乐器之一。《独树一帜的民族乐器——蒙古族三弦》是历史上第一次对蒙古族三弦的源流、发展脉络、代表作品做全面系统的整理。这样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为今后蒙古族三弦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资料基础,对于三弦音乐变迁研究、风格研究以及三弦艺人研究等专题研究来说都极具参考价值,意义非凡。
图书/音像
评弹雅韵集(新编增补版) 中国唱片(上海)有限公司
评弹是发源于苏州的曲艺品种,被誉为江南明珠。一百多年来,经历代艺人不断努力,大大丰富和发展了评弹的表演手法。弹词唱腔流派纷呈、各具魅力。在各个历史时期,弹词名家们都有流传深广的佳作问世。1989年,《评弹雅韵集》首度以三盘套装盒带形式出版,出版后获不俗的市场反响和很好的口碑。《评弹雅韵集(新编增补版)》,共6张CD,在原版的基础上丰富和补充了更多内容,新增曲目的选择以代表性、珍贵性和音质相对较优为原则,以未正式出版和未改变载体重新出版过的的历史录音为主。
音像